1)第640章 进位大典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月间,天下间战火稍熄,只剩清军与明军发生局部交战,以及四川张献忠和吴三桂还在混战。

  随着豫南战事的结束,天下间不定的大势,开始清晰起来。

  原本很不稳定的格局,开始向一个稳定方向发展,使得一个有点见识的普通人,也很容易对局势进行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这时,天下间原本最强的满清,认清了自身没有迅速一统天下的实力,逐渐改变鲸吞天下的策略,转而巩固现有地盘,准备积蓄实力,步步蚕食,进行长期争霸。

  偏安一隅的南京朝廷,在外部的重压下,被动进行改革,意图变法图强,保住半壁江山。

  西北方向的魏国,则已经逐渐从战争中走了出来了,开始着手藩国的建设,使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

  这三方势力,使得天下局势,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鼎足之势。

  至于,川蜀、云南的纷争,则已经无法影响大势,除非西南实力被整合为一股,否则便已经失去了逐鹿天下的机会。

  公元1647年,4月,25日,农历丁亥年,庚辰月,戊辰日,西安城郊,数万兵马汇集,城外聚集了无法计数的百姓,旗幡招展,人头如织。

  高义欢从南阳府赶到西安后,先去高陵祭拜了黄帝,然后正是下教旨,定王京于西安,称藩建国。

  此时,西魏国在东郊的旷野上,构筑了高台,正在进行进位大典。

  在高义欢决定迁都城于西安开始,隶属于工部的工程队,就开始在城中修缮被毁的秦王宫,将宫殿改为西魏王宫,同时在东郊修筑祭祀天坛。

  修缮宫殿,耗费巨大,只能一点点的来,工部的力量主要用于构筑天坛。

  虽然工期很紧张,但在工部和礼部的敦促下,天坛还是在典礼之前,顺利筑造完毕。

  当然这座用红砖堆砌,成玛雅金子塔形的高台,自然无法与北京的相比。

  这时在旷野上,魏军前后左右中五军,分别在高台下的五个方位站立,每个方位各有近万士卒,遍列五方旗帜,高台上遍布力士,同样是旗幡招展。

  整个大典由礼部尚书王世琮主持,他双手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西魏王的金印,还有金册,请高义欢登坛。

  高坛下,近百面大鼓有节奏的擂起,“咚咚咚”的鼓声震人心魂,健硕的士卒一手叉腰,仰头吹响号角,雄浑的号角声,令人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十八路诸侯讨董会盟的现场。

  这时高义欢穿着黑色龙袍,头戴冕旒冠,像是搓衣板上垂九条玉珠,腰间悬着宝剑,威武不凡。

  他微胖的身躯,加上这一身装扮,除了冕旒冠上的珠子少几条外,还真有点像画像中的秦始皇、汉武帝。

  这时伴随着激昂的大鼓和号角声,高义欢整衣佩剑,从高台下慨然而上,一步步的走到台顶,然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