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章 言商_手机里的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章言商

  一听这话,朱海军当即微微一笑,就朱元璋这思想,可以好好喷他一喷了。

  于是,他便开始侃侃而谈道:“没错,追逐利润是商人的天性。但是,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商人,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产粮食的百姓就只能有粮食,想要一些其他,比如衣裳,怎么办?难道要自己再去做衣裳?还有做鞋,种菜,如此等等,没有商人,你能想象会是怎么样的么?”

  朱元璋听了,有点不服气,道:“朕只是抑制奸商谋巨利,又非灭商!”

  “对于这些民生小买卖,朕定的商税就和田赋一样很低,三十税一,这还不够?”

  一听这话,朱海军立刻想起他看过的一次论坛争论,当即就回答道:“你这么一说,我还想起你的另外一个问题了,就是在伱的认知中,向百姓收税越低,那他们的负担就越轻,是不是?”

  朱元璋听得有点愕然,因为他确实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从这语境中能听出来,这似乎是错的?

  可是,这怎么可能错呢?

  于是,他便带着一些疑惑问道:“难不成这还有别的说法?”

  不只是他了,就连朱标和马皇后也是一样,对此有疑惑:百姓的税收越低,负担就越低,这不是常识么?

  朱海军看他们的表情,心中有点得意,看看,大明朝最有名的几个人,学识还不如自己这个普通老百姓呢!

  想着这个,他便兴奋地说道:“这个先不说,我们先来说第一个问题。”

  “总结来说,你是轻视了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只是看到了他们的负面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

  “商人的存在,会让商品有流通的可能。比如南北货物互市,会平抑非当地商品的价格上涨。道理很简单,商品多了,价格自然会下来。那么购买商品的百姓便会获益,这个能想明白么?”

  听到这个问话,朱元璋点点头。虽然这个说话方式比较特别,但是道理并不难理解的。

  于是,朱海军便继续说道:“商人正面作用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我生产的货物如果在本地卖,最后卖不出去会堆积的话,那我是不是不会再继续生产;但是,如果我生产出来的货物都被商人贩卖去了别的地方,生产多少就贩卖多少,那我是不是会积极生产?“

  “这么一来,一个简单的事实便是,本来我一年就做一百双鞋而已,可是因为鞋子都能被商人贩卖走,所以我一年能做两百双鞋了。我的收入是不是会增加,这个社会上鞋子的数量是不是会增加?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在其他所有货物上,社会的物资就会因为商人的贩卖而变得多起来。这个道理,能明白了么?”

  道理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朱元璋还是不服气的,当即说道:“但是,商人在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