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五章 御史大夫高士廉_奋斗在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底是谁。

  正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兄妹俩的娘舅,国戚中真正的老牌国戚。

  而且,上文提过,如今的高士廉掌管着被称之为百官克星的御史台,添为御史大夫一职。

  高士廉这个御史大夫,与魏征那个谏议大夫,合称朝堂两大灾星!

  见着郭业这番神情,高士廉显然很满意,颇有成就感地说道:“看来你听过老夫之名,哈哈,那就更省得老夫多费唇舌来介绍了。郭业,今番突兀请你过来,实乃无奈,老夫有重要之事需要你的襄助。”

  言罢,高士廉便将今晚唐突将郭业请过来的真正用意讲了出来。

  差不多讲到一半,郭业便知道了高士廉大概其的意思。

  正如他对赵九丑之前的大胆推测一般无二,高士廉这个御史大夫此番出长安,正是奉了皇帝的旨意前往黄河下游的几个州府来查实黄河决堤的灾情,而且也是来看看之前朝廷拨发的一百五十万贯赈灾银是否用到了实处。

  御史台,管的就是百官的风纪纠察之职,这也颇符合高士廉此番出长安的意图。

  不过等到高士廉过了黄河,暗中在下游几个州府走动了一下,发现真正的实际情况并非如呈入长安的奏折一般,相反,情况更加的严重。

  饿殍遍野,易子相食,人间惨剧,如果再这样下去,高士廉相信,只需要有人牵头扯旗,那么这几个州府几十万的百姓绝对会因饥荒受灾而揭竿造反,这几十万百姓将会变成几十万的流寇。

  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他越发查探下去,越发地疑云密布,一百五十万贯的赈灾银居然起不到一丝的安抚灾民,援救灾民之作用?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理由这一个,那便是这一百五十万贯的赈灾银并未用到实处,用到灾民身上。

  巨银贪墨案,呼之欲出!

  ...

  当高士廉怀疑这一状况之时,想着自己加两个扈从,如果去查贪墨案肯定人手不够。

  但是老天不给面子不给力,黄河又无法通行,无法及时向长安朝廷汇报这边的情况。

  于是乎,他现在是取不到贪墨案的证据,又求不来长安的援兵,一阵儿干着急。

  直到今天在风陵客栈……

  从古三爷讲得那番话,高士廉可以看出对方应该是个知情人,可这个人奸诈油似鬼,跟个万金油一般显然不愿摊这趟浑水。

  而从郭业问得那些话中,高士廉可以看出这少年郎应该是个读书人,也许能暂时倚为助手。

  在没有人可用的情况下,高士廉只得非常突兀地将郭业请来,说明了自己的意图。

  ...

  听完高士廉的这番话,郭业暗暗点头,与自己推测得没有多大的出入。

  本来就有心相助,如今知道了高士廉的身份,郭业又岂能入宝山空手而回呢?

  白白帮忙不计酬劳,这可不是郭业的风格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